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
前言

“不知昨日之国库,为何向尽头飞速奔跑?”

康熙的开国之路并不平坦,年幼即位的他在位六十一年,可谓用尽心血治国。然而,这位开创清朝盛世的君主,为何在最后苍老垂死之年,仅将一千余万白银留在国库?

雍正帝接过他这千疮百孔的大统,又如何一步步治理经济,使国库收入迅速增加百倍?候鸟似的和珅,又是如何在这个基业上再次挥霍无度?

一千余万,似乎是个不小的数目。但放在这个曾经主宰东方的帝国,又实在太过寒酸。

开国不易,康熙的心血

1661年,年仅8岁的康熙帝继承了父亲顺治帝的江山。面对着内忧外患、动荡多事的局面,这个幼主背负着沉甸甸的压力。

康熙帝生性聪慧,从小便勤奋好学、博览群书。他明白,要让这个新兴的大清王朝在中原立足,必须制定长远计划,使国家实力日益增强。

但现实却并不如他意。康熙即位之初,清廷的财政收入极为有限。他先后平定三藩之乱、准格尔叛乱,这些军事行动又增加了巨额军费开支,令国库愈发捉襟见肘。

“怎奈朕生不逢时,若是太祖、太宗之世,只怕早已称霸天下!”

康熙不禁长叹。他认为,想要这个新的王朝长治久安,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。一个最直接的方法,就是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,鼓励人们垦荒种地,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。

于是,他下诏停止圈地,将多年未耕种的土地归还农民垦种。他甚至规定,如果有人把荒地开垦出来,就可以长期减免赋税。只要五年开垦的,可以永远免除赋税;十年的可以减免二十年,以此类推。

这些政策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。在减税优惠的刺激下,全国新垦荒地的数量空前增长,粮食产量也大幅提高。

一时间,老百姓们都说皇上“藏富于民”。到康熙晚年,全国田亩数量比明末增加了20%以上。这为财政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基础。

除了农业,康熙还重新开放了海禁政策,沿海地区的经济因此而兴旺。本地人通过海上贸易赚取巨额利润,这部分也通过税收进入国库。这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然而,康熙的改革在他晚年遭遇了巨大阻力。一些官员利用职权敛财,将原本应上缴的赋税据为己有。康熙在末年采取的仁政,使他没有严惩贪官的决心。于是,赋税流失和腐败现象进一步加剧。

除此之外,康熙晚年的用兵也加重了国库的负担。他大举北伐准格尔部,用以巩固北疆;同时又四处征战,使军费支出激增。

据统计,康熙在位期间,清廷用于军事上的总开支高达9200万白银之巨,几乎抵得上其他各项开支的总和。这也成为空虚国库的诱因之一。

当康熙老去,命悬一线之时,大清国库里仅剩一千七百余万白银。对一个占有中原的庞大帝国来说,这无疑是难以为继的窘境。

雍正中兴

1722年,康熙驾崩。太子胤礽很快接任皇位,是为雍正帝。

25岁登基的雍正帝性情强硬,从小就深受康熙的宠爱。当雍正接手宝座时就发现,虽说国库里有着2716万两的巨款,但平摊到整个大清朝全局之中就显得不够看了。

由于康熙晚年四海升平,滋长了一众虚诈浮夸之辈充斥于朝朝堂间,搞得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当中乌烟瘴气,致使大量国家税赋被浪费,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基础。

这使得雍正即位的第2年平定叛乱后,就出现了国库亏空的窘境。面对空虚的国库和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,他果断采取行动,铲除朝中奸佞。

“你看,这就是康熙晚年那群蠹虫害的!什么贪官污吏,个个都该斩!”

雍正帝刚毅的面容因为愤怒而扭曲。他甚至亲自率领禁卫军,将几名大贪官押解到刑部斩立决。作为对腐败的严厉警告。

雍正为政笃信法家,他认为只有严刑峻法才能使官员肃然起敬,不敢贪污。因此,他在位期间数次大规模清除贪腐,令众臣为之胆寒。

为了长久解决财政亏空问题,为此雍正专程成立了总管天下钱粮的会考府,用来核实各地官员上报的税赋数额,还将国库的管理权移交到亲信手中。

同时,又颁布谕令,要求各级官吏限期将赋税亏空补齐,否则一律重罚。这时的许多在康熙时期未曾暴露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。

到了雍正二年,年羹尧因为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等罪名伏法后,雍正再度提升了反腐力度,对诸多贪污受贿肆意摊派的官员,要么处以极刑要么革职抄家,所获财物全数归公入库。

在雍正的高压统治下,贪官们个个噤若寒蝉,再不敢贪污公款。很快,空虚的国库重新充盈起来。到雍正去世之时,国库储备达到了3400多万白银,比康熙末年翻了一番还多,为后世称颂。

然而,雍正的这些举措也招致了部分臣子的不满,他们认为皇上过于苛政。但雍正不以为然,他笃信只有严刑峻法,才能遏制贪腐之风。为了国家长治久安,他也在所不惜。

雍正治国,极端手段

然而,雍正的种种政策也十分极端。他要求包括士绅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像百姓一样纳税服役,引起了不少地主阶级的强烈不满。

此外,雍正晚年还将过去各地官员可自由支配的“火耗”收为国有。这同样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。有官员暗地里抱怨:“皇上做事果决过甚,将来我等怎生糊口?”

但严厉的雍正并不在乎这些。他只求国计民生,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腐败存在。而针对各地人数不断增长吸纳周边土地无需交税的士人。

而雍正还推行“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”的改革措施,要知道过往考取功名之后便有权力减免钱粮。

许多富绅大户都会将家中田地挂靠在士人名头上,用来逃避田亩赋税。一来二去就在清朝各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历史积欠问题。

而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便是废除这一特权,收回当初各地积欠的税赋款项。

虽然这一计策由于侵犯了各地区地主士人的权利遭到抵制,只在河南等地执行过,但其带来的收益是十分可观的。

许多官绅为了补上积欠与逃避兵役徭役,不得不花上大量的钱财用来上缴国库。虽然他的改革解决了康熙时期留下的财政隐患,但也埋下了隐患。这为日后乾隆败家埋下了祸根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Top